
数字化治理的机理和实现路径:基于广东实践的思考
从信息的视角分析,治理过程可以分为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产、信息输出四个环节,因此政府信息能力的强弱对政府治理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先进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极大提升了政府信息能力,但是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需要制度改革、机制创新、业务再造的适配。广东省在省域治理“一 网统管”改革中,通过政府业务架构与信息架构的重构与融合,最大化发挥数字技术对政府信息能力的提升作用,探索了一条数字时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可行路径。

许宝君 | 找回居民:新时代基层治理价值重塑与深度转型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日益呈现行政化特征,科层压力与政绩驱动逐渐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心,而“居民”却逐渐淡出基层治理场域。这显然与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相背离。为此,作者认为新时代的基层治理首先要回答“为谁治”、“谁来治”、“如何治”的理论命题,找回居民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塑基层治理价值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然而,找回居民不仅要注重服务居民,更要注重组织居民,激发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能动性和主体性,提升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该文具体如何有待各位读者阅后评论。(基层治理评论编辑部)

言治有理|公众对于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认知与期待调查报告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八成以上的受访者有意愿参与社会治理,四成以上受访者已深度参与过社会治理,五成以上受访者浅度参与了社会治理。

『国家数据局』发表梅宏署名文章: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数字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源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正处于成形展开期,其主要特征是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未来几十年,我们将经历一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无论是将其视为新一轮的工业革命,还是将其视为对工业社会的颠覆性变革,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逆转之势。我们已经站在信息社会的门口,并将走向数字文明。

言治有理|李楠: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内涵、成就与经验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现代社会治理模式的社会发展过程,主要包括社会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朱瑞 张青青 | 网格化政策演变逻辑和优化路径
在2003—2023 年的20 年时间里,“城市管理网格化”逐步演变为“社区治理网格化”。目前“社区网格化”基本覆盖全国城乡,成为推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通过研究网格化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文本,发现网格化政策发展具有明显的演变逻辑,即在技术迭代升级的推动下政府理性选择主动求变,推进网格化实践和政策发展。在现代化社会由“固态”向“液态”转化过程中,在地方政策的主导推动下,政策随着网格化议题转换而阶段性演进。虽然经受着政策主体分散、政策执行“网社不分”、政策宣传薄弱等诸多制约因素,但整体来看,未来趋向于业务和人员的双重融合。为了进一步优化政策路径,还需要从政策主体、理念、对象、执行等方面厘清“单一与多元”“管理与服务”“繁杂与统筹”“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